每次提到南海,我总会想起那些星星点点散布在蔚蓝海水中的岛屿。它们像散落的珍珠,而美济岛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。记得几年前看到渔民拍摄的视频里,它还只是几间简易棚屋立在礁盘上,如今却成了南沙群岛实实在在的第一大岛——这种变化的速度,恐怕连科幻小说都不敢轻易写进去。
美济岛的轮廓挺有意思,从空中看就像个巨大的椭圆形戒指,南北宽约6公里,东西长约9公里。五年前我查资料时它才开始大规模建设,谁能想到短短时间内就填出了5.66平方公里的陆地?这相当于近千个足球场拼接在一起啊。更奇妙的是它天生具备避风港特质,听说外海浪高二十米的台风天,岛内潟湖水面才微微起伏。老一辈渔民总念叨“美济潟湖是南海最温柔的怀抱”,如今看来确实如此。
走在岛上会发现许多生活痕迹:新建的民居、闪着银光的海水淡化厂,甚至还有座露天体育场。最让我感慨的是2012年成立的“美济村”,那些常驻渔民终于有了正式身份。虽然岛上没有天然淡水,每次洗澡都得掐着时间,但补给船定期运来的淡水还是让大家安心不少。有渔民开玩笑说:“以前喝水看天,现在喝水看船期表,进步大着呢!”
不得不提那个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。去年有朋友参与试飞任务回来感叹:“降落时俯瞰整个岛礁,简直像航母甲板浮在深蓝画布上。”这跑道能起降大型运输机甚至重型战机,让南海空域保障能力瞬间提升几个层级。北侧的深水港同样关键,听说涨潮时吃水十几米的大船都能轻松靠泊。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作“不沉的航母”,仔细想想还真贴切。
说到地理位置,美济岛处在南海核心枢纽地带。它与永暑礁、渚碧礁刚好形成三角布局,互相距离都在百海里左右。这种布局的精妙之处在于,三个岛的雷达侦测范围能完全覆盖南沙全域。有军事爱好者比喻说:“这相当于在南海棋盘上落下三颗活子,盘面立刻就活了。”
岛西侧那个天然水道真是造物主的恩赐。275米长、40米宽,水深常年保持18米以上,大型船只进出完全不受限。记得看过工程人员的记录:“当初勘探时发现这个天然通道,整个团队欢呼雀跃——这省了多少爆破工程量啊!”现在渔船清晨从这里鱼贯而出的画面,成了摄影师最爱的题材。
东北方向的礼乐滩更是个聚宝盆。54亿桶石油储量的传闻在能源圈流传多年,只是深海开采技术门槛太高。现在有了美济岛这个前沿基地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石油工程师老张曾和我算过账:“以前勘探船开过来要一周,现在从岛上出发三小时就到作业区,光燃料费就能省下七成。”
当然争议始终存在。某些外媒总把岛上的雷达站说成“军事威胁”,却选择性忽略这里每天发出的渔船气象预警,让周边国家渔民避开风暴。去年台风“山竹”过境时,美济岛指挥中心连续协调十几艘外国渔船进港避风的事,他们可不会报道。岛上的海水淡化厂时常为过往船只补充淡水,这些日常的善意反而鲜为人知。
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?渔民老林边补渔网边说:“五年前这里就几块礁石,现在超市医院都有了,说不定哪天我孙女能在岛上念小学呢。”确实看到规划图上有学校预留地,虽然暂时还只是图纸。更实际的是正在扩建的冷链仓库,以后渔民捕获的高价值鱼获不用再急着贱卖,急冻后能卖出好价钱。
有网友操心生态问题,这倒提醒我件趣事:珊瑚礁填海初期,工程师特意在潟湖东侧保留了原生珊瑚区。现在那里成了潜水监测点,科研人员定期记录珊瑚生长数据。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移植的鹿角珊瑚成活率超八成——发展的同时留住这片海的底色,或许才是最难的课题。
黄昏时分的美济岛最美。机场跑道指示灯渐次亮起,渔船在潟湖里荡出金色涟漪。望着这片从礁盘上生长出来的家园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“向海而生”。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坐标,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真实存在。虽然现在普通人还无法登岛,但当渔民通过视频直播潟湖里的荧光海时,我们都成了这片蔚蓝的云居民。
广升网-配资行业四大巨头-配资平台排名前10名-免费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